1、十二五规划中设定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约束性指标。 另一个约束性指标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提升,目标是从3%提高至14%,增加1个百分点。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约束性指标。
2、法律分析: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十一五规划两项约束性目标是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指标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是我国宏观管理方式的一项重要创举,也是中央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的重大部署。
3、①大气环境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环境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
总量控制目标、排放总量控制、排放强度控制、污染物减排比例控制、区域总量控制。根据查询搜狐新闻网显示。总量控制目标:设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目标,以年度或季度为单位。排放总量控制:对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限制,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国家规定的“十三五”期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①大气环境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环境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
大气总量控制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限制和控制,以保证该区域内大气质量不被污染物超标影响。这种管理方式通常***用定量化的方法,将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设定为一个固定的数值,并且在特定时期内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其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烟尘、粉尘、SO2。(2)对开发区进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3)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4)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即满足环境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即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是指国家对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总量控制的法律制度。总量控制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由日本提出后,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我国开始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
【答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根据区域环境目标(环境质量目标或排放目标)的要求,预先推算出达到该环境目标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然后再通过优化计算,将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指标分配到各个污染源,排放指标的分配应当根据区域中各个污染源不同的地理位置、技术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进行。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基本依据, 对区域内各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施控制的管理制度。在实施总量控制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应小于或等于允许排放总量。区域的允许排污量应当等于该区域环境允许的纳污量。环境允许纳污量则由环境允许负荷量和环境自净容量确定。
总量控制是一种环境管理策略,旨在限定特定时期内,如区域内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最终排放总量。这个总量包括有组织排放,如“三废”排放,以及无组织排放,如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产品、副产品和回收品中附着的杂质也被纳入计算范围。
在环保领域中,TP代表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TP的目的是通过设置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污染物排放配额等,限制企业的污染排放,减少环境污染。这种方法在环保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总量控制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范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通常有三种类型: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
1、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三大体系是指国家为了促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而建立的减排统计系统、监测系统和考核系统。减排统计体系是指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和符合国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分析、数据核定、信息传输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反映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和变化趋势。
2、负责核安全、辐射环境、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作,拟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参与核事故、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工作;对核设施安全和电磁辐射、核技术应用、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核承压设备实施安全监督。
3、锌、银、钒、锰、钴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十倍以上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三是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期间或者被责令限期整改期间,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应当从重处罚。
4、【答案】:A, B 本题解析:选项C的正确说法是:严格控制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造纸、印染、制革、农药、氮肥等行业新建单纯扩大产能项目。选项D的正确说法是:禁止在重点流域江河源头新建有色、造纸、印染、化工、制革等项目。
废水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E = Q × C × 10^-6。 工艺废水污染物的全过程控制涉及生产原料的使用、废水的产生、污染物的回收、废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等多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通过***用高效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废水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公式为E=Q×C×10-6。关于工艺废水污染物的介绍如下:工业废水污染物全过程控制,是指在生产原料使用、废水产生、污染物回收、废水预处理、废水深度处理整个过程中***取高效措施实现减排。
年污水排放量具体计算公式:年污水排放量(吨/年)=年排放量(吨)*排放浓度(mg/L)/1000000(排放浓度=全年四个季度平均值)。污水量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亲,您好,出水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通常是基于以下公式:实际排放量 = 排放浓度 × 排放流量 其中,排放浓度是指污染物在排放口处的浓度,单位通常为毫克/升;排放流量是指排放口处单位时间内排放出去的水体体积,单位通常为立方米/秒。
出水污染物实际排放量的核算方法通常涉及以下公式:实际排放量 = 排放浓度 × 排放流量。 在这个公式中,排放浓度指的是污染物在排放口处的浓度,其单位通常是毫克/升。 排放流量则是指单位时间内从排放口排出的水体体积,单位通常是立方米/秒。
1、法律分析:“ 污染减排 ” ,简单来说,就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以改善环境质量,其核心是 “ 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 ,即通过控制污染 “ 增量 ” ,削减污染 “ 存量 ” ,使污染排放 “ 总量 ” 控制在环境总量允许的范围内。
2、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就是当前我国环保的节能减排中的“减排”的一方面重要措施。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制度,是直接用法律的形式用这种措施去保护环境。因为它是我国环境保***的一项基本制度。
3、总量控制是指对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量进行控制,十二五期间国家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有: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种。
4、这是国家污染总量控制的一个举措。对于工业、农业生产来讲,随着生产量的提高必然提高污染物的输出,这就要求(微观上)生产企业在提高生产的同时,利用技术进步降低污染物向环境的输出(水体中的COD总量、大气中S、C及氮氧化物等)。
关于污染物总量减排怎么算,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一篇
介绍分类垃圾图片卡通图
下一篇
全球减排促进绿色低碳发展